在老河口市张集镇,油房湾村用一场生态革命改写了乡村发展轨迹。板上光伏闪耀、板下作物丰茂,废秸秆变身“金疙瘩”,这条闭环循环的产业链,不仅让土地迸发双倍活力,更串联起村集体、企业与农户的共赢图景,成为荆楚大地上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。
走进油房湾村,千亩光伏矩阵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。抬眼是蓝色光伏板绵延成海,低头见南瓜藤蔓缠绕、中草药郁郁葱葱,羊圈内传来阵阵咩声——这片“头顶发电、脚下生金”的土地,藏着村庄蝶变的密码。
老河口市张集镇油房湾村党支部书记龚宝贵介绍,我身后的这片光伏地,是2019年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,引进香港信义集团投资新建的农光互补项目。我们以土地入股,香港信义集团以资金入股,每年为村集体可增加100多万元的分红收益。
光伏板下的“立体农业”创造着惊人效益:传统农田亩产收益不足千元,而这里通过 “光伏+种植+养殖”的复合模式,每亩收益实现翻倍。企业通过光伏发电降低农业用电成本,村集体每年稳定获得分红,村民则在土地流转后变身产业工人。
油房湾村民殷玉婷说:“我们把地交给村里,村里和企业合作,我们有了租金,同时我们在企业务工,这样又多一份收入。”
作为鄂西北重要的粮食产区,油房湾村每年产生数千吨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秸秆。如今,这些曾令农户头疼的“废弃物”,在循环产业链中完成了华丽转身。
龚宝贵介绍,秸秆收回来后经过特殊加工处理,变成饲料后喂牛羊,牛羊产生的粪便,再次送到生物肥厂。
襄阳启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涛表示,通过现在的科技技术,把秸秆变成有机肥直接运用到大棚基地,对改变土壤环境有很大的帮助,达到生态农业的目标。
从秸秆到饲料,从粪便到有机肥,再到反哺果蔬种植,这条闭环产业链让农业废弃物实现“零排放”。而产业链的延伸,更带来了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。
龚宝贵表示,蔬菜种植解决了周边7个村的留守妇女就业问题,羊产业利益连接了周边40多个村,涉及1500多户养殖户跟着我们一起共同致富。肉牛养殖、种羊繁育、农光互补、果树种植、秸秆收储这五大主导产业,相互依存、相互融合,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,都是联农带农的,都是跟村集体经济挂钩的。集体经济强大以后,实行再次分配。这几年,村里把历史上的外债全部还完了,连续4年实现了分红。
阳光转化为电流,秸秆蜕变为财富,土地生长出希望,油房湾村用生态循环的智慧,破解了“守着绿水青山饿肚子”的困境。这里的实践证明,乡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对资源的极致利用里,藏在产业链条的环环相扣中,更藏在让每一份付出都能收获回报的民生温度里。
通讯员:张艳霞 郭哲达
一审:梁瑞峰
二审:王建明
三审:刘兵